山海关四条包子
来过山海关,一定听说过四条包子。
醇而不霸,肥而不腻的四条包子,是古城山海关老字号餐点,是秦皇岛特色美食之一。
走进坐落在山海关古城南大街的四条包子铺,铺内温馨典雅,缀以花草雕饰的屋脊檐头、古意盎然的木质桌椅、有花有树有鱼的院落,四处都烘衬着老字号的幽雅气质。
(古色古香的门店)
1958年开张的四条包子铺同八条饭店、回民饭店统称合作饭店,是山海关饮食服务公司的下属单位。包子口味醇厚、肥而不霸、热食抱汁,只一种猪肉馅,却做出了大名堂,赢得了对饮食颇为讲究的老山海关人的认可。拿来宴食赏客,既实惠又体面。
在上世纪90年代初,不大的包子铺每天能卖出200多斤包子,而且这个斤数还是按不算馅只算面粉的老方法计量的。
(热气腾腾刚出炉的包子)
到了1998年,山海关饮食服务公司进行企业改制,十几岁就来到这家店的职工沈佩华同原合作饭店经理陈涛每人出资15万元,共同买断四条包子铺产权,保留了原班人马,保证了原汁原味。
2001年,四条包子获秦皇岛市“十佳风味名吃”称号,其后又获“秦皇岛首届旅游名吃”、“河北名吃金质奖”、“河北名吃金鼎奖”等众多荣誉。
两千年初,四条包子铺因古城保护开发临时迁往城外兴隆街,2011年4月才回迁古城南大街。沈佩华说:“老味道还是得在老地方。”
是啊,老字号和古城的底蕴配在一起才更香浓。嘴里咬着多汁的包子,耳旁听着金戈铁马、烽火硝烟的往事,数一数岁月在城墙上刻画的年轮,品一品古风古韵的多样民俗,聊一聊古城南大街坐商云集的旧时繁华,吃起来更加有滋有味。
(后厨精心制作包子)
最爱馅食的美食家欧阳应霁有言:“外表讨喜固然重要,但内馅内涵最真实,最得人心。”时隔六十多年至今,四条包子仍只有一种猪肉馅。用的是经过检疫的全猪正身肉,没有乱七八糟的边角肉,肉要绞成肉丁、肉块,而不是肉泥。投料标准几十年如一日沿用旧法,不为潮流及物价所动。
面粉也只是普通的面粉,“要说有什么诀窍,可能还得算‘半发面’吧,”沈佩华说:“我们从来不用发酵粉,就用面肥和鲜面发面,发酵不等全发了,这样面能把汤汁兜住,全发面的汤都浸到面里了,馅就不香了。”
(圆润的包子)
四条包子铺的八宝饭也是难得的佳飨。沈佩华的父亲沈铁成原为预约饭店主任、一级厨师,是山海关家喻户晓的名厨,沈佩华从父亲那里学来了这道名点。梁实秋在《雅舍谈吃》中说:“席终一道甜菜八宝饭通常是广受欢迎的,不过够标准的不多见。其实做法简单,只有一个秘诀——不惜工本。”沈佩华显然深谙此道:“糯米和白糖的比例必须是1比1,蒸米的软硬很讲究,果脯要选高品质的。”蜂蜜趁热浇在充分松软膨胀的八宝饭上,清香甜沁,糯糯的来上一口,真是幸福感满溢啊!
文章来源:秦皇岛日报
免责声明:
本站文章部分转载自网络和网友分享,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。
文章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,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。